网易汽车12月26日报道 从正式上市到“听劝认怂”知错即改,iCAR V23在一周之内怒刷两遍热搜。
这个被寄予“现象级爆品”厚望的造车新物种,在极短的时间内,如坐过山车一般,经历了预售发布的高光时刻和正式上市后的网暴风波。
价格公布仅44小时后,iCAR管理层紧急调整了权益方案,在社交平台“鞠躬道歉”,在市场的回声中重塑市场。
在高度同质化且疯狂内卷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iCAR V23在产品定义和设计上另辟蹊径,是行业的一股清流。
“不做传统意义的跟随者”,用极致精简但一眼入魂的设计和超高性价比,V23在产品预售期赢得了一大批拥趸。
奇瑞控股董事长尹同跃在V23上市发布会的演讲中直言,“今天的中国一定要拒绝山寨,也要出更多的苏峻,更多中国的保时捷,更多中国的乔治亚罗,希望中国少一些汽车商人,多一些纯粹的设计大师和技术创新风格。奇瑞不仅仅要弯道超车,更要直道超车。需要用创新的产品思路,创新的技术和创新的团队,打造创新的新起点,多创造像V23一样水准的产品来实现硬超。”
然而,想要摆脱自主主流产品路径依赖,在未经成功先例验证过的领地(参数丨图片),用设计和品类创新的力量开疆拓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自主五常”之一的奇瑞汽车,正致力于从新能源汽车的追赶者成为领航者,创造出新时代的“新经典”,实现打造“世界一流品牌”的愿景,这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人类历史告诉我们,沿着旧地图,找不到新大陆。
在迈向“世界一流品牌”的道路上,奇瑞迫切需要创新品类与现有产品形成互补,打破模仿内卷的产品惯式,创造可持续盈利的现象级爆品。
与智米科技的“一拍即合”,不是奇瑞对“互联网造车”的一次试水,而是承载其在新能源产品定义和品牌建设困境中破局的决心。
在与网易汽车的交流中,现任iCAR汽车首席产品官苏峻博士谈到了与奇瑞控股董事长尹同跃的初次会面。
“一见如故”。苏峻用四个字形容双方彼时的默契。
在此之前,苏峻带领的智米团队,也曾跟很多企业有过沟通,“要么不能解决问题、要么双方能力不互补。”
奇瑞与智米的“一见如故”,一方面源于尹同跃的战略眼光,和其对智米团队创新能力及爆款方法论的高度认同;另一方面,在智能生态时代,奇瑞这个强在技术、制造、供应链、交付等体系能力的“理工男”,也需要更具前瞻性的市场洞察和产品理念来赋能。
智米科技恰恰是能放大其自身能力的存在。
苏峻对尹同跃的“一见如故”,则来自于“尹总的包容和高认知,愿意让年轻人放开尝试、创新。有尹总支撑,我们干活就更有底气。很多事情对创业团队来说是事儿,但对我们来说就不是事儿。”
这是苏峻选择“带车进组”,驶入奇瑞造车“深圳特区”的决定性因素。
重生之iCAR品牌,是在尹同跃“要钱,有钱;要人,有人”的顶层支持,和双方团队明确的目标和愿景下,探索“融合造车”的新物种。
与传统意义上的“互联网造车新势力”不同,iCAR是当下唯一兼顾传统汽车大厂的体系能力和“互联网思维”洞察定义能力的焕新品牌,是奇瑞体系内的“深圳特区”。在奇瑞内部,iCAR品牌的北京和芜湖团队一体化运营,非股权投资的“融合创新”模式,需要京芜拧成一股绳,将“一个iCAR”贯彻到底,也不容利益多方的极限拉扯。
最重要的是,在iCAR品牌发展的关键阶段,需要苏峻与章红玉的CP组合,在出色的产品定义能力和扎实的技术功底及供应链管理能力上的高度互补。
“双方分工明确,北京的团队偏重用户需求挖掘、产品定义、造型、营销和数字化;芜湖的团队保证技术平台、工程开发、供应链、生产制造、品质工艺和销售交付。”智米科技CEO、iCAR品牌首席产品官苏峻博士在接受网易汽车采访时谈到,“不同于其他互联网企业的供应模式,无论是芜湖还是北京,都是深入产品之中;没有芜湖和北京团队的区分,而是iCAR人,深入融合到iCAR中去。”
营销和研发上一体化协同,最成功的代表是华为、理想施行的IPMS(集成产品开发和销售)。这套流程将营销和研发团队,在几个关键环节上“互锁”,目的之一是让整个体系更高效,做出的产品更接近用户。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iCAR品牌事业部总经理章红玉特别强调了智米团队融入奇瑞后,为iCAR品牌带来的巨大变化,“奇瑞这么多年做多品牌尝试过很多次,iCAR品牌这一年的尝试和探索是成功的。北京团队的核心使命是让iCAR把调性打出来,玩法玩出效果,让年轻人参与和喜爱,这也是iCAR原来所缺少的能力体系。”
在章红玉看来,芜湖是根深蒂固传统汽车人的思维,是理工男,主要的体系能力是技术、制造、供应链、交付,但是缺乏作为年轻化品牌所需具备的市场洞察能力和产品定义能力。
如何让年轻人喜欢?如何运用新的营销打法?用什么样的方式链接,来和年轻人交朋友?章红玉和“最佳拍档”苏峻的默契配合,让北京团队的能力建设可以更专注于擅长的领域,这恰恰也是新iCAR品牌长远发展不可或缺的能力版图。
“北京是100人、1000人还是1万人,取决于未来iCAR没有上限的发展目标和趋势。能力有多大,未来目标发展有多大。”章红玉回应。
在血流成河的新造车“淘汰赛”上,兼具互联网思维和用户洞察,且背靠传统制造大厂的新iCAR,可谓“无比幸福”。
“要人有人,要钱有钱,要技术有技术,要市场有市场”,这和靠资本加持的新势力有着本质上完全不同的生存环境。
预售即爆款的iCAR V23用超过3万台的订单,为10万元级个性化的纯电方盒子如何做爆款打了个优秀的腹稿。这是产品定义的成功,也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品类创新的巨大市场潜力。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年轻的iCAR团队在V23王炸般的开局中一路疾行,却在价格定义的临门一脚上经历波折。
iCAR V23在价格正式发布后遭遇的网暴和退订风波,其核心是对消费者预期的误判和管理不足。虽然有着绝佳的产品定义和爆款逻辑支撑,但在已杀成血海的10万元级别汽车消费市场,用户对价格的敏感度极高,几百元的差价或一个细小的配置差异都可能影响他们的购车决策。
在V23预售价发布后,消费者大多参照iCAR 03的预售策略,对iCAR V23的普遍预期是在预售价基础上,下调1-2万。但在正式公布的价格中, 401km两驱进阶版相比预售价仅下调了200元,而用户普遍预期标配的L2.0,需要额外花费1万元来购买与360全景影像打包的“舒适科技包”。比用户预期高出近20%的定价,足以击溃10万元级价格敏感消费者的购买决策。
这款有着高颜值、独特设计、好开好玩的“为年轻人造的车”,被曾经追捧它的年轻人们转头调侃、吐槽、网暴,陷入舆论漩涡。
擅长于Know How的iCAR管理层,没有在纷至沓来的争议甚至是恶意攻击中原地打转,而是以极快的速度调整了市场策略,通过权益追加,把科技舒适包变成“免费”,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消费群体的心理落差。
可以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决策并作出调整,仅有诚意是不够的,其背后是iCAR团队的快速反应能力、来自顶层的信任和授权,以及大厂体系能力的支撑。
传说古希腊哲学家阿基米德在洗澡时福至心灵,想出了如何测量皇冠体积的方法,惊喜地脱口而出:“Eureka!当一个人在攻克某个难题时,突然找到创新性的解决方法,就会迎来豁然开朗的“尤里卡时刻”。
尹同跃和苏峻的初见,是传统汽车大厂和互联网思维灵魂碰撞的“尤里卡时刻”,但这仅仅是一个开始。
要成就新时代的“新经典”,年轻的iCAR还需要解锁更多属于自己的“尤里卡时刻”。
在iCAR V23盛大的发布会现场,尹同跃满怀热忱地在演讲中发出灵魂拷问:“什么样的中国车可以成为穿越半个世纪的经典?”
“V23我们相信很快成为中国的单一车型,同时在海外生产的基地最多的车型,也是在全球同步上市的车型。来自中国的V23不仅仅是交通工具,也将成为全球年轻人的玩具和最爱,一定会成为全球的爆款。
弯道超车是过去中国汽车工业很流行的说法,在汽车产业全面迈向电动化智能化的时代,更需要像V23一样的新经典车型。奇瑞现在不仅仅要弯道超车,我们更要直道超车,需要用创新的产品思路,创新的技术和创新的团队,打造创新的新起点,都创造像V23一样水准的产品来实现硬超。
今天的中国一定要拒绝山寨,也要出更多的苏峻,更多中国的保时捷,更多中国的乔治亚罗,希望中国少一些汽车商人,多一些纯粹的设计大师和技术创新风格。今天我们中国到了出世界汽车大师的时代,专注内心的热爱,永不放弃,相信自己,你天生会玩。”
尹同跃在芜湖的北边划了一个圈。剩下的,交给年轻的iCAR,还有时间。